再忠孝東路上也有一家大陸料理,也非常的好吃,裡面有一道菜叫膜,點了
那道菜,店主人會請你把膜撥的比玉米還小粒,光那道菜就剝了20分鐘吧!!
上完菜肚子就快餓死了^^"

接下來看一下上海菜吧!!

 










先來個前菜吧!









在中菜眾多的料理種類裡面,朱大砲對於上海菜是最挑剔的,主要是因為我有個來自蘇州的婆婆(爸爸的媽媽),還有一個在上海出生的老爸,尤其是我婆婆,她老人家廚藝之高,那真是不在話下,舉凡上海菜裡面說得出來的大菜小點,她是無一不精,也就是這樣寵壞了我的嘴,讓我一碰到上海菜,那個評判尺度馬上刁鑽起來。
在我記憶中的上海菜,可說是以油、鹹、甜為調味中心的料理,根據維基百科裡針對上海菜的描述:「…以紅燒、生煸見長,口味較重,善濃油赤醬…」,其中的赤醬,說得就是使用大量的醬油來調味的一種方式,然後會使用糖來控制醬油的鹹度,根據現代人對於健康飲食的要求(少油、低鹽、無糖),我想真正的上海口味是很難過得了關吧!









話雖如此,但這樣的描述確實也不足以一概而論,朱大砲這次找來幫忙介紹上海菜的這間餐廳,就是一間能夠符合現代人對於健康需求的上海料理餐廳,它是一間老字號新餐廳,叫做「大利菜館」。
「老字號新餐廳」這樣的名詞聽起來有些彆扭,值得朱大砲多著點筆墨來介紹一下。「大利菜館」這個名字,在當年國民政府初遷來台時,跟系出同門的中山堂,可說是全台北唯二的高級餐廳,在之後的多年裡面,它不但名聲不墜,而且生意好到裡面每個老闆跟廚師都移民國外、或是買樓買地,然後沒人願意繼續做這份苦差事,到最後所幸空著房子,只留下個小門面隨性地賣些盆菜,什麼時候開門營業還沒個準兒,是少數因為生意太好而結束的餐廳。一直到最近,當年一個大廚的外孫,一方面是從小學了一手老上海的口味,也在不少知名飯店中打滾了多年,再則是在眾人促擁下,又重扛起了這塊招牌。








說到上海菜可以介紹的玩意兒,實在太多了,但朱大砲個人覺得最有意思的一道料理,叫做「腌篤鮮」,也有叫「咸篤鮮」。這個名字主要是取自上海話「伊多西」的諧音,意思是「醃、燉、鮮」,嚴格說起來,它是來自江浙菜系的料理。它會有意思的原因,除了它的名字有趣之外,在不少學者眼中,它整套料裡的過程,相當有儒家思想的中庸哲學在裡面;最早的料理方式是利用了豬肉、鮮筍、醃製豬肉三種食材所燉製而成,後來也有加入老母雞、火腿、百頁結…等食材來豐富它的口感,學者們會認為有中庸思想在裡面,是因為這樣的食材顯現出兩種極端口味的調和,當然類似的料理也有不少,但從烹飪中尋求一種學術思維的邏輯,我真的也只能對古人甘拜下風了(好吧!我承認我純粹是覺得這…真是太~扯了啦!)。







大利菜館的醃篤鮮比較特別的地方,是它用了德國豬腳來取代醃製鹹肉,湯頭則是用老母雞、豬肉、大骨熬上了卅多小時精燉,奶白色的湯汁濃郁而不油膩,而且因為少了些鹹肉的重口味,更符合現代人的口味需求。另外一道蘇杭古法悶肉,用了鹹魚與五花肉同煮,燉四小時、浸四小時,整個過程中還要不停地把多餘的油脂撈去,也是道功夫菜。最後老闆推薦的是蔣宋美齡女士生前最愛的紅豆鬆糕,可惜這玩意兒,已經超過了朱大砲血糖能夠負荷的極限,可遠觀而不可褻玩…不!品嚐!所以也就只好到此打住。
要真介紹上海菜,其實說個三天三夜也說不完,朱大砲在之前的文章中也有介紹過不少的上海料理,像蔥(火靠)鯽魚、素什錦、紅燒獅子頭…等,有機會一定會慢慢跟大家多介紹一點,現在,一如往常,我又把自己搞到一個餓到不行的境界了,我要去覓食啦!









【關於上海菜二三事】
常聽到有人說起上海「本邦(幫)菜」那到底是啥玩意兒呢?
上海料理中現在可粗分為本邦菜與海派菜。本邦菜指的是比較道地、傳統的上海菜、或是家常菜,可說是原生江浙本地的料理;海派菜則是有融合了其他菜系(主要是廣系)特色的上海菜,主打以海鮮為主。
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Julia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1) 人氣()